骆铁军表示,今年1月—8月份,全国累计生产粗钢6.91亿吨、同比下降3.3%,累计出口钢材7057.5万吨、同比增加20.6%;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6.225亿吨、同比减少5.5%。
“由于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,钢材需求持续了近两年的下降,供给强于需求态势明显。”骆铁军说,10月14日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短期钢铁需求预测报告认为,2024年中国和大多数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将显著下降,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,将影响中国的钢铁需求,预计2024年下降3.0%。
骆铁军认为,展望未来,从世界范围来看,作为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原材料,世界钢铁需求仍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保持增长,但增长的幅度和动力将发生变化。进入21世纪,我国钢铁的快速发展支撑了世界钢铁的快速发展,未来世界钢铁需求新的增量可能更多来自印度和中东等地区,发达经济体预计总体保持平稳态势;我国的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,预测到203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亿吨~9亿吨,2050年以后预计将保持在8亿吨左右。
“同时,随着我国房地产等建筑领域对钢铁的需求高峰已过,我国钢铁需求结构重心将逐渐转变为制造业。建筑业和制造业钢材需求占比长期约在55%:45%,2023年比例为52%和48%,预计今年制造业需求占比与建筑业持平,或超过建筑业占比。”骆铁军说,在这个过程中,钢铁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将继续发生显著变革,建筑业传统的通过贸易商分销的情况可能将逐步减少,面向制造业的与客户共同研发产品和销售直供的比例将增加。
对于供需关系变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,骆铁军表示,欧美国家化解这一矛盾持续了20多年,中国钢铁行业需吸取经验教训,加强自律,破除“内卷”,利用制度优势缩减这一调整时间,减少行业和国家的损失。“近两三年间,我国钢铁工业将面对钢铁需求缓慢下降情形下,需要在技术创新、降本增效、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,摸索按供需平衡组织生产的行业自主性和协同性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真正形成了良性的市场经济体系。不仅对钢铁行业,对整个中国经济都是如此。”他说。